众推推 - 最专业的微信任务系统源码!

资讯热点
共享单车有前景但问题多 怎样的商业模式更靠谱?

发布时间:2019-2-7 分类: 行业资讯

最近关于共享单车的新闻仍旧是乱停乱放,在清明节假期一度“攻陷“了数个景区,数万单车在景区游荡的场景,估计也就能在中国看到。随着共享单车投放数量的增多,用户也越来越多,投诉也跟着水涨船高,3月份成为共享单车不退押金余额投诉的高发期。要说最受关注的,还是最近出现的一起车祸事件,上海的一个男孩因为在大街上骑乘ofo而被车辆碾压。事实上,孩子因骑共享单车而摔伤的事情已经屡见不鲜,单车已经成为影响孩子安全的重要因素。 虽然共享单车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性问题,但其商业模式在未来还是颇有发展前景的,这也是为什么投资机构会争抢者投资几家单车企业的原因。而4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新版《专利审查指南》,允许商业模式及计算机程序也都可以申请专利保护,这意味着如果前面几家共享单车申请了相应的专利,照搬其商业模式的后来者就会遭遇遏制,对于那些想培养更多共享单车项目的投资机构而言,可能会是个噩耗。如果专利能成,自然也就不会出现大家之前所预料的“百车大战“了。 问题:三、四线城市短期难覆盖,对城市生活秩序影响日益严重 共享单车解决的是出行者从出家门到地铁的出行问题,属于5-10公里的城市出行解决方案。距离再长了,大部分用户可能就会选择其他交通工具。因此,在现阶段,只有一、二线城市具备共享单车的生存空间,在仍旧以自行车、电动车为主要交通工具且没有地铁的三、四线城市,还要过上一段时间才能接受共享单车,且在三、四线城市的损毁率,可能会更大。估计损毁率在40%以上的城市,即便是成本相对较低的ofo也不会投放。所以,共享单车的增量空间虽然看上去很大,其实当前能覆盖的地区并不太多。 在能够为用户以及社会提供的价值方面,争议点主要在于,共享单车虽然为用于提供了出行的便利性且是绿色环保的,但是它同样为城市带来了乱堆乱放,侵占了更多的公共空间。越来越多单车在车流中穿梭,并未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反而让交通更加拥堵。这就如滴滴出行一样,在爆发期的时候足够多的补贴等激励政策让很多人开始买车专职做这个工作,结果是导致更多的车涌入城市之中,最终让很多城市不得不限量外地车牌私家车不能从事打车业务。 事实上,共享不应该建立在增量的基础之上,而是应该以存量为基础,存量单位通过共享释放更多的资源,从而让更多的人能够受益其中,节约相应的社会资源。譬如汽车共享出行中的专车与拼车,就是让车主能够在上下班的路上顺便接送几个人,那几个人不用自己开车,而车主同时也能的赚点小钱作为补贴,这种做法的动机,并不是以营利为目的。 建议:搭好生活服务生态以广告收益为主,金融变现风险大是非多 现在来看,共享单车的盈利点,主要落在单车本身的收入、流量广告以及可能存在的押金用于金融流通等方式。这其中,广告收入应该是最大的一笔,现在摩拜和ofo已经都开始与商家合作广告,对于具体有多大的流量并不清楚,单只是ofo官微,几乎每篇都是10万+,摩拜各地方微信的阅读量加起来,以超过了10万+。 其实从O2O的角度来看,共享单车更像是更像是引流的硬件工具,与商业WiFi以及微信打印机等诸多微信硬件相类似,用户只有关注微信或者安装并注册其APP,通过微信及APP与单车连接以后才能使用。随着单车数量在各大城市的增加,其用户也就会迅速增加,到最后在全国各地都会有大量的粉丝用户。 有了庞大的用户群体之后,后面就有很多的故事可讲了,不管是玩粉丝经济还是玩社群经济,这些用户都能为其今后可能涉及的各种电商及服务做支撑。做到最后,甚至有没有单车都无所谓,社群会为其提供更多的赋能。不要小看共享单车粉丝,平时与官方的互动,可能限于骑乘单车,如果搞一个活动,立即就能以吸引大量的用户,这是各地的商家都喜欢的。单是凭此,共享单车商家每年便会有不菲的收入。 这个玩法,其实与当前各地微信大号的思路相同,最后是冲着各地的生活服务而去的,共享单车的切入点正是衣食住行中的行这一领域。所以,如果问共享单车今后能玩什么样的生态,其实就是以解决用户出行问题为基础,以后跨界联合诸多行业的商家,为其用户解决生活服务中的各种需求。事实上,只要拥有了海量用户,任何一个商家都可以这么晚,说到底无非还是流量与入口红利。这一点,其实也可以看作是共享单车商业模式的可扩展性。 而至于押金怎么用的问题,社会各界都在质疑,即便商家不将押金用作营利,至少可以为其体量的扩张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因为这部分押金的稳定性还是很高的,99元到299元不的押金,经常骑车的人出于骑行方便,一般不会每次都提取押金。对于是否引入监管,这倒也是个问题,当然主要还是看商家们以后处理这部分资金。 如果用于自身发展需求,则无需这么紧张,这是很正常的企业运营模式;但若如外界所说,商家们是靠单车产生的押金去搞金融,靠金融盈利弥补单车业务的亏损,将押金用于金融流通并进入到金融交易体系之中,那共享单车这个项目就具备了互联万金融的属性,就必须在相关的监控下进行,毕竟是有很大的风险存在其中的。 争议:是不是自行车厂家的救世主,增量变存量以后即见分晓 除了对城市秩序造成影响之外,共享单车对自行车行业也有很大的影响。去年年底,经常会有“共享单车盘活自行车厂家“的说法。其实在共享单车行业爆发之前,自行车已经是一个相对没落的行业,自行车只是少数单车爱好者的玩具,整个行业都在朝着高端化小众化的方向发展。 共享单车的出现,给很多老牌的自行车厂家带来了大量的订单,但是按这些订单生产出厂的都是贴牌产品,自行车上并没有厂家自己的品牌。这就意味着,在共享单车停止大规模攻城略地进入存量市场之后,这些自行车厂家将完成大规模生产的使命,相当于做的是一锤子买卖。所以,共享单车到底能不能真正盘活自行车厂家,在几年以后仍是一个未知数。但是自行车厂家若能借助中国机会实现升级转型,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未来的IOT时代,自行车会不会被彻底被出行领域淘汰,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认为自行车在未来肯定会有新的产品形态与定位,譬如结合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机器人技术的自行车会是什么样的?这些都需要自行车厂家去探索,只有自行车变成真正变成技术驱动型的连接万物互联网产品,才是真正的升级转型。而现在公平单车为自行车厂家带来的“大生产“的局面,只能算是多了一个销售渠道罢了。 其实对于商家而言,最应该考虑的是,每个城市到底能容纳多少量单车?如何不为城市添堵又能做好自己的项目? 如果不仔细考虑这个问题,而只将单车作为金融以及获取粉丝流量的工具,那就应该早日思考这个项目能存在多久的问题了。 投资机构,则更应该看清楚问题和方向之后,再去投。以免,人去财空。 【王吉伟,商业模式评论人,专栏作者,关注TMT与IOT,专注互联网+及企业转型研究。微信公号:王吉伟(jiwei1122)】

« 万达产业结构第四次转型宣布成立网络科技集团 | 所有的派对都在耳边唱歌吗?网大了,你站好了,别躺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