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AAFA为何如此锲而不舍地希望将阿里划入“恶名市场“名单呢? 近日,美国服装和鞋履协会(AAFA)呼吁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重新将阿里巴巴及该公司旗下的淘宝等平台列入“恶名市场“名单,一时间,外界开始担忧阿里遇到了一个大麻烦。 不过,这已经不是AAFA第一次对阿里公开发难。2015年4月,AAFA分别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与USTR递交投诉阿里的文件;同年10月,AAFA督促美国政府将淘宝网重新列入“恶意市场“名单中,但结果都未能遂愿。 事实上,如果不是一些媒体对AAFA此番呼吁的大肆报道,无论是AAFA还是所谓的“恶名市场“名单是很难进入大众视野的。不过既然这件事情热闹了起来,就不如借此机会厘清 AAFA为何如此锲而不舍地希望将阿里划入“恶名市场“名单呢?
“恶名市场“名单是个什么鬼? 资料显示,“恶名市场“名单由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发布,目的是为了协助有关机构加大力度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从2011年2月首份恶名市场名单发布至今,百度、淘宝、搜狗、京东、迅雷、狗狗搜索、腾讯拍拍网等都曾不幸入选。而早在2012年12月,USTR就已经宣布将淘宝网从“恶名市场“名单中移除。在2015年“恶名市场名单“报告里,又列入5家中国市场,分别是:北京秀水街、上海七浦路市场、深圳罗湖商业城、广州金龙盘市场和汕头澄海市场。 从打击侵犯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角度看,恶名市场名单有一定的价值,但正如USTR表示的那样:恶名市场名单并不旨在反映违法行为的调查结果,也不代表美国政府对名单所涉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环境的分析。也正因为这份名单是USTR站在美国相关法律和执法环境的立场、单方面所发布的,因此并没有在其他国家得到足够的认可。 早在2011年12月,新华社就曾发表评论,认为美国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名展开所谓“维权“行动,以“美国标准“单方面发布“恶名市场“名单,有失公允。在很多中国专家学者看来,此举根本上是在推行美国贸易政策,维护其全球话语权,以影响今后全球贸易基本走向,最终维护美国利益。 中国官方也一直不承认这份恶名市场名单。中国商务部此前曾对美国发布“恶名市场“名单做出回应称,报告措辞模棱两可,既没有确凿的证据,也没有详细的分析,是非常不负责任和不客观的。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认为,美方一直发布“恶名市场名单“,中国市场却越来越规范,“这不是因为美国指手画脚,而是中国自主进行的自我规范和发展“。赵萍坦言,中国确实存在假货问题,但许多市场也在努力打假、保护知识产权。 更有意思的是,最竭力呼吁将阿里重新划入所谓恶名市场名单的AAFA,是一家盈利性组织。其实施的是会费制,给钱就能加入。AAFA会根据会员单位的营业额来看,分不同的等级来收费““普通会员,国际会员和专属会员的价格都不一样,对于年营收小于1000万美元的公司,最低会费是2500美元一年。会员费某种程度上是“保护费“,显然阿里巴巴和大多中国企业并非是AAFA的会员。
对中国企业的傲慢与偏见 这份针对中国市场和企业的恶名市场名单,在某种程度上近似于美国多年来一直戴着有色眼镜发布的中国人权报告,充满了傲慢与偏见。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巨头和“网上经济体“,阿里自从美国上市后变成为美国舆论重点“照顾“的对象。 去年9月,美国财经杂志《巴伦周刊》刊登对阿里股价看空文章,称阿里股价将会下跌50%。阿里巴巴则回应指出,《巴伦周刊》该文多次通过篡改数据,对事实进行扭曲,并选择性使用信息,向读者展现误导性结论。阿里回应,这篇报道“不诚信,不专业,不公正“。 在我看来,权威媒体发表对上市企业的看好或看空报告都无可厚非,但通过不专业、不公正的手段来臆测这家企业未来的成败,不但会对投资人产生极大的误导,也会让人质疑其报道的初心。 事实胜于雄辩,在“巴伦周刊“事件一年后的今天,阿里巴巴各项财务数据向好,其股价在刚过去的一个季度里创造了自IPO以来的第二好季度表现。“他们的商业化能力确实令我们吃惊。我们此前持有过阿里股票,但我随后认为我们作出了错误决定。在重新评估预期后,我们在近期回购了一些阿里股票。“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查理“威尔逊这样表示。 今年5月,在被国际反假货联盟(IACC)暂停会员资格事件发生后,阿里巴巴曾发表声明指出,阿里巴巴始终对假货采取“零容忍“的态度,IACC的决定不会改变阿里巴巴打击假货、保护知识产权的努力和决心。阿里巴巴同时还呼吁IACC应全面改革,不要被内部的政治斗争左右,更不能被个别企业的自身利益所绑架。 阿里所遭遇的种种事件并非个例,从联想、中兴、华为再到阿里,随着中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他们积极布局国际化,然而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市场却表现出较强的“保护主义“,对中国企业充满偏见甚至是歧视。 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则将此总结为“国际民粹“。他说,现在中国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强,难免会有一些人使用不正常的竞争手段。中国企业对此应该有所作为,自己强大了就容易得到认可。另外,中国企业也应该更好的适应国际规则。
打假这件事,阿里责无旁贷 再回到AAFA所聚焦的对阿里打假的质疑。目前,就假货问题,中国的确要比国外很多国家都要严重。尽管淘宝等电商平台的打假一直在进行,但是在现阶段平台完全杜绝假货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电商平台对商家的监管确实存在难度。 阿里巴巴首席治理管郑俊芳认为,“假货是阶段性的产物“。同时,假货的根源在于中国自主品牌缺乏知名度,致使一些生产企业为了追逐短期利益,生产冒牌产品。 在我看来,中国的“打假“问题有其特殊性,中国企业往往被推上打假的第一线。如果对于打击电商平台上的假冒伪劣商品,监管部门能更好的成为核心组织者,首先在线下对售假源头给予最大程度的遏制,线上再联合电商平台的技术、数据等资源支持,打假效果可能会更进一步。 打假任重而道远 ,在中国打假体制未得到优化前,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巨头,阿里面临巨大的挑战,也有义务担负更大的责任。 据悉,阿里每年在打假上的花费近10亿元,并且这个数字仍在攀升;目前,阿里有近2000名员工全职负责打假,另有超过5000名社会志愿者参与打假。2015年,阿里大数据打假系统拦截淘宝网涉假商品信息1.2亿余件,截至2016年4月,阿里在全国范围内共分析挖掘出活跃可疑售假团伙3518个,给工商部门执法提供了线索。今年5月,阿里宣布启动“净网“行动,对有问题的在线商品进行“全网清退“。 郑俊芳透露,现在阿里一年打掉的假货,比线下各种打假活动三十年打掉的总和还多。从中,我们既看出阿里持续打假的决心,也能感受到中国假货问题的严峻程度。她还主动呼吁,“这是一场持久战,我们一定要再次重复说,阿里巴巴凭借一己之力,我们绝对不可能打赢这场仗。如果政府不参与,我们很多执法不能落地。“
写在最后 总结看来,中国打假任重而道远,因此更需要以诚恳之姿态接受国际市场的监督。但AAFA频频呼吁将阿里划入“恶名市场“,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意在以打假为名,行为阿里等中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设阻之实。 AAFA这出戏要演到何时,我们尚不可知,但阿里等中国企业也应该从中汲取经验““弱肉强食、赢者通吃,国际化竞争既残酷又美丽,中国企业要想真正的走出去,只有让自己更加强大起来。
«
轻松参观车展,轻松参观超级跑车,轻松自由参观车展
|
投资合理,回报稳定:金融交易所、奥罗拉金融、民间信贷世界、小额信贷网络为最佳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