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是因为微信团队对刷阅读工具进行了机器判定,让很多刷阅读平台在一夜之间失效。这导致某些平时靠刷阅读支撑起来的微信公众号瞬间“被扒皮“,平时阅读量几万的、十万加的公众号,在昨晚到今天纷纷直线下降到几千甚至几百。 根据腾讯科技的不完全统计,李瀛寰、罗超等经常在科技圈发声的自媒体公众号的文章平均阅读数已经丛上周的 1-2 万下降到了不到 1000。 图片来源:腾讯科技 当事人的说法是:“原来我幸运地被点名了!影响力果然够大!“这语气有没有让你想起“拌米“创始人对“蹭饭门“的回应和前百度用户体验部总监刘超对他的失败演讲的回应? 一般公众号在需要刷阅读时都会通过淘宝购买服务,而这些淘宝商家基本上全是为数不多的几家拥有刷阅读“核心技术“公司的代理商,本次微信对刷阅读行为进行整顿后,刷阅读平台还没有从技术上跟进,淘宝商家则表示平台暂时无法使用。 对此有媒体采访了微信的公关总监张军,张军表示这些数据异常应该是后台做了行为判定并进行了一些处理,与之前某些订阅号阅读量回退是一个道理。“平台一直都是不支持类似刷阅读量的行为的,这有违平台游戏规则,所以后台会不断对类似行为做甄别。“张军说。 微信团队今天发布公告称人对“刷量“行为采取了技术屏蔽措施,以下是公告全文: 今天上午,不断有人向我们反映公众号“刷量“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对这个问题作出如下回应: 随着平台的壮大,刷阅读量、刷点赞数已经成为一条较为成熟的黑色产业链,平台与黑色产业链之间的技术对抗一直存在,并且在不断升级。 但是,我们看到,这样的技术对抗很难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猫鼠斗“的游戏一定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持续,我们也会继续加强技术手段,确保平台的真实、公正和公平。 我们坚持认为:任何虚假的数据,对那些尊重游戏规则的运营者都是极大的伤害,平台也不欢迎任何虚假的繁荣。同时,我们相信,一个平台的健康发展,除了游戏规则的健全以及坚决执行以外,也包括所有生态上的运营者的共同自律,希望大家共同维护微信公众平台的健康发展。 这并不是刷阅读平台第一次遭到微信的整顿。自从 2014 年微信开始公布公众号的阅读量和点赞量后,刷阅读服务这一灰色产业就开始浮现。在那之前微信公众号营销号泛滥,很多营销号在卖广告时通过虚报订阅量和阅读量漫天要价,所以微信公布阅读数后刷阅读服务成为了营销号们的救命稻草。 随后,微信不断地修改平台规则、刷阅读工具也不断地改进作弊方式的“猫鼠游戏“就开始了。由于微信阅读量和网页阅读量的统计方法不同,网页阅读量主要通过 IP 验证点击是否来自不同用户,而微信则是通过个人微信 ID 来验证阅读是否来自不同用户。 所以微信刷阅读平台只能通过两种方式作弊,一种是通过机器注册大量微信个人账号来产生虚假点击,这种方式成本相对较低但非常容易受到平台规则的影响,每一次微信更新统计算法或者公布更详细的数据时,这种方法就会短时间失效或者容易被甄别出来。例如这一次微信对阅读行为进行判定后作出处理就导致了刷阅读平台失效,所谓微信大号纷纷被扒皮。今年 2 月,微信公众号后台新增了阅读来源的统计后,刷过阅读的文章一般会显示为来自“历史记录“的阅读来源比例占到大部分,而正常情况下应该是来自朋友圈和图文页面的阅读更多,这一规则也能让广告主更明晰地坚定公众号是否刷过阅读量。 另一种微信暂时无法封杀的方法是购买大量手机注册微信公众账号,实现人工手动刷阅读。这种方法原理很简单,但成本大所以价格昂贵。如果微信完全封杀了机器刷量,这种方式必然会成为主流,就像 App Store 的人工刷榜一样。 App Store 的刷榜工作台 阅读量本身只是一个数字,但它代表的是一篇文章的影响力,高阅读量不仅让公众号的文章看起来有很多阅读,也能让公众号广告卖出一个好价钱。其实如果仔细甄别的话,投放广告的品牌方是可以看出某个公众号是否刷阅读的。但大部分品牌公关的态度其实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他们的目标是完成传播任务,而虚假又相对价格低廉的阅读量可以让传播效果看起来很好。 说到底刷阅读量这件事情还是一个你情我愿的事情,自媒体、品牌公关、刷阅读平台各取所需。就算最后只能用人工刷阅读,按照当前一篇软文几千到几万的报价来看,这个产业链条还是可以顺利运转的。只不过,钱和阅读量来得这么容易,也只能让自媒体继续生产低价值内容。 所以,仔细看看你关注的订阅号是否给你带来了有用的信息吧,不要一点开文章就滑到底部看阅读量,那些数字可能只需要花十几块钱。 最后附上一份部分微信公众号阅读量变化情况,由媒体集结号制图:
«
阿里这样在海外做推广:捆绑Netflix和Uber促销
|
一个H5吸引数亿用户,万达新媒体是如何做到
»